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HAM动态 > 活动剪影活动剪影
BG0DKZ 2023 WAPC-SSB M2-L
发布时间:2023-04-22记录者:BG0EK来源:BG0EK点击:
再懒再忙,作业还是要交的,要不会耳朵疼……。先上结果,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,尽力了。

还记得2022年4月,那一场手忙脚乱的WAPC-SSB竞赛,是在城市边缘的一个小土丘上完成的单人野外组。其中有张合影里面有个戴眼镜的家伙,他说:“明年我必须考B类,到时候咱们一起参加WAPC!”。这个家伙就是BG0DKZ,也是我们这次参加WAPC竞赛使用的台站呼号。

克拉玛依这个小城的火腿数量本来就不多,B类操作员数来数去,目前活跃的也就是今年考B的几个,大家在一起商量了个大概的方向:总体目的以老带新共同摸索练习、让大家更多的参与熟悉竞赛过程为主,争取让新晋B类操作员都能摸摸话筒。这样一来,好像也只有M2-L这个组别可以选。
方向确定了,具体的细节就要落实。比如竞赛台站呼号选用,天线和机器方案等等。考虑到之前商量的方案宗旨,果断决定放弃使用BG0EK而使用新人BG0DKZ的呼号(激发一下新人主力操作员的荣誉感和战斗力,这个目的也算达成了)。
机器部分:
双机分别选用ICOM的7300和746,原本是准备了3台7300(两台工作一台备用),但考虑到746的各种连接附件包括外扩频谱都是去年搞好现成的,一犯懒也就妥协了。机器主要测了各波段的功率灵敏度,与N1MM+频率联动,脚踏开关头戴耳麦附件等,好在指标都正常。7300作为RUN1,746作为RUN2。


天线部分:
身处祖国的西北0区,0区的西北克拉玛依,我估计我们应该是此次WAPC国内参赛台站里最靠西北的一个了。在这个位置参加WAPC其实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,一个是EU方向台站参与不多,另一个是对内地方向距离遥远多至几跳,看看往年7区8区的小伙伴们用倒V打出来的成绩都让我们羡慕不已。好在今年每个波段都有个单独的天线(80米波段由于尺寸庞大而放弃),虽然简陋,至少比去年进步了一点点。另外也吸取了去年临时换场地的教训,今年重点落实了场地,提前两周就拿了钥匙确定了天线位置。即使每个波段的天线高度都不够理想,但好在有市电有房子(蒙古包),终于不用露天吃土了。
10/20米波段的天线架设在东南侧,10米波段天线为临时制作的MOXON,用7米灯杆顶起5米左右;20米波段为3单元快装,用12米升降杆顶起8米左右。这两组天线通过各自带通滤波器,直接连接到IC-746(RUN2)的ANT1/ANT2口上,省去了外置天线切换器。


15/40米波段的天线架设在西北侧,15米波段为4单元快装,用7米灯杆架在移动铁皮房顶部架高5米左右,总离地高度大约7米多一点。40米波段为GP天线(3根地网架空1-2米高,双线并绕电流巴伦在馈电点扼流馈送)由于天气预报有大风,所以放弃了立杆架设的方案,为了安全起见直接靠树放置(重新调整了谐振点)。这两组天线通过各自的带通滤波器,使用短跳线来手动切换7300(RUN1)的工作频段。


整体上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,东西都能用,也都不自动(天线要手动转,频段要自己换)看起来就这么点活儿,却也扎扎实实的忙了3天。新人有劲儿使不上,不明白细节该怎么弄,所以每一件事要么亲力亲为,要么花时间一点一点讲透原因和注意事项,不然返工也耽误时间。真心希望通过每一年的坚持共同参与,能够让自己和大家配合的越来越默契。

参赛过程:
15日中午距离开赛还有一阵的时候,频率上已经有不少热身的台站信号出来了,我们也测试了一下,分别通联了和BG8DIV在一起的BG8FUZ,还有9区银川的BG9OF。DIV和OF都是我在2016年骑自行车去银川考C时认识的好友,多年未见仍倍感亲切。
北京时间中午14点整,竞赛拉开帷幕,根据先前的方案,RUN1在15米,RUN2在10米波段工作,心想先抓住高波段的传播窗口尽可能的多做国内(天线转动不便,减少转动次数),然后夜间再去追20米的数量,至于40米,天线就这么个情况,深夜能做多少算多少。
但是人算不如天算,竞赛过程最终还是没能按照期望的方向发展,因为,风,来了。
尽管查询了无数次的天气预报,大家仍然不愿意相信9级风的预报,心存侥幸的认为会有转机。但现代科技的预报已经可以做到精确到小时的风力预测。下午17点多准时起风,我们一边观察天线的情况,一边坚持在大风发飙之前争取时间。18点30左右,眼看天线已经坚持不住了,除了体积较小的10米波段MOXON,其他波段的天线都已经狂甩变形,有的引向阵子已经松动转到和主梁平行了。此时再战必然损失惨重,所有现场人员果断顶风降下天线,剩余一根靠着树的40米GP任它弯成C状,也无暇顾及了,就这么断续的做了几个台也就停止工作了。BG0DKZ无奈的看着我,我摆大字躺在床上骂娘,其他几个起哄拿着手机记录这操蛋的时刻……风停无望,干耗着没用,睡!
第二天一早北京时间8点,风力已经减小到可以工作的状态,我一个鲤鱼打挺外加360度回旋踢,踹醒了酣睡中的BG0DKZ,两人脸没洗牙没刷,就跑去迅速升起天线,争取着最后一点通联数量。虽然昨晚大家都聊的很晚,也都对这次大风带来的影响有所准备,但是QSO数量还是离我们期望的300个差了一大截,系数也是抓的非常惨淡。在几个新老操作员轮番上阵的坚持不懈下,我们踩着最后5分钟的关门时间,以265个QSO结束了这次WAPC。

后勤支持:
由于这次参赛工作量比较大,场地布置,人员食宿,车辆调度,这些重要的支撑工作,主力参赛队员都无暇顾及,所以后勤工作的重任就压在了BG0DLC的肩上,他曾是我们本地车友会的发起人之一,有着相当丰富的组织调度经验,为人沉稳,待人热心,有很多新火腿都是他发展起来的,我们都非常信任他,事实也证明他将后勤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,给予了我们所有参与活动人员最有力的保障,让我们得以顺利完赛。
感谢列表:
此次参赛要感谢0区好友们的火力支援,感谢石河子BG0CLJ的撑杆,感谢阿克苏BG0BFT的升降杆(虽然最后因路途遥远未能成行)感谢科技活动中心BG0BOX的5只带通滤波器和7300。感谢多年老友BG0AIB提供的长达两周支持的竞赛场地。
同时也感谢本地火腿们的鼎力支持,我记得你们顶着狂风烈日升降天线,我记得你们不畏风沙送吃送喝,虽然我知道这种口头的感谢分量不足,但是我记得你们每一个人,我把你们的呼号写在这里,每当我看到,就能回忆起与你们并肩作战的快乐时光。排名不分先后(BG0DWD,BG0DLB,BG0CXF,BG0CBZ,BG0DQQ,BG0AMS,BG0EDQ,BG0EFC,BG0EFF,等呼号的网友:热度,黑白……)
结束语:
2023WAPC-SSB竞赛结束了,但对于克拉玛依的火腿们来说,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,我们第一次摸索着参加了双机多人组的竞赛,第一次使用了单独波段的八木天线,第一次拥有了室内的有充足电源供应的竞赛环境,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切,恰恰又是我们共同在业余无线电这个爱好中谱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,希望将来的活动能够有更多的爱好者参与,能够赛出拿的上台面的成绩,能够不再遇到大风天气。
俗话说得好:学习不好文具多,成绩不好B话多。道不完无数期许,言不尽欢乐其中,不如就继续努力工作拼命玩,至于WAPC交作业的贴子,就这样愉快的结束吧,CU NEXT TIME OM 73。
补一些照片吧,并肩作战的美好的回忆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